多年生草本。茎蔓生或攀援,具乳汁,节上生气生根;幼株的茎淡绿色或灰绿色,节间长3-8cm。叶柄长8-20cm;叶鞘长及叶柄全长的1/2-2/3;叶片初时心形,后变为箭形或戟形,长7-14cm,宽5-10cm,前者基部的裂片短,近卵圆形,后者基部的裂片略长,三角状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侧脉每边5-8条,下面淡绿色,上面绿色或淡绿色,有时有淡黄色斑,先端急尖或骤尖;成长植株的茎灰绿色,节间长5-14. 5cm,粗0. 5-3. 5cm;叶柄灰绿色,长20-40cm;叶鞘长为叶柄全长的2/3;叶片鸟足状,裂片3-9,分离或基部合生,最下部的2裂的外侧基部各1枚耳状的小裂片,中间1裂片宽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16-35cm,宽6-13cm,基部宽楔形或圆,先端长渐尖,下面淡绿色,上面深绿色,侧脉每边3-7 (-8) 条,斜升至距叶缘约5mm处连结成一边脉,两侧的裂片逐渐变小。花序4-11枚生于叶腋;花序梗在花期长8-9cm,果期延长至12-13cm,绿色,略侧扁,直立;佛焰苞长9-11cm,筒部灰绿色,成熟时变为红色或橙红色,稀褐色,宿存,卵形至椭圆形,长3-4cm,宽1. 8-2cm,与檐部连接处强烈缢缩,檐部舟形,长6-7. 5cm,宽3-5cm,1. 2cm绿白色或奶白色,有时黄色,先端长尾状,果期脱落;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;雌花部分长1-2cm,直径6-9mm,黄绿色,雌花不整齐的4-6边形;雄花部分长4-7cm,直径0. 7-1. 5cm;雄花具雄蕊4,花药合生为聚药雄蕊,十字形,宽3. 5-4mm。果序包于宿存的佛焰苞的筒部内;聚合果卵球形,长3-5. 5cm,宽1. 5-3. 5cm,红褐色,有深红褐色斑。种子多数,卵球形,长0. 7-1. 1cm,宽5-7mm,成熟时黑色或褐色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 (李沛琼1305002成长株,姜斌1305004幼株) 、东湖公园 (王定跃89492幼株) 。深圳各公园、庭园及公共绿地均常见栽培。
分布:原产于墨西哥与哥斯达黎加。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我国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用途:本种四季常绿,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,适于垂直绿化或作地被。
本属栽培品种很多,在深圳常见的有下列栽培品种: